2)第616章 吴国十九郡_重生之吴霸春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有利有弊。

  弊端在于列国的人口过盛,吴国征服的难度加大。

  好处在于,吴国一旦灭其国,得其民,就能捡现成的。

  人口,古往今来都是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。

  此时,吴国的版图,已经占据了华夏九州的一半,人口总数更是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!

  只是来不及消化,吴国的军事动员能力,未必就比得上晋国、齐国。

  而且,因为疆域过于广袤的缘故,一旦晋军南下,中原诸侯联军南下,吴国的兵力会在很大程度上,需要分散于各处城关要塞抵御……

  “胶滑,宣诏!”

  “诺。”

  随着庆忌的大手一挥,早就准备好的中车府令胶滑,就拿出一道帛书,大声宣读道:“王诏——”

  “夏后氏官百,天子有三公、九卿、二十七大夫、八十一元士。”

  “设四辅及三公,不必备,惟其人。言使能也。”

  “殷亦三公九卿。伊尹曰:三公调阴阳,九卿通寒暑……”

  庆忌这是要做甚?

  再次改革官制吗?

  不!

  非也!

  庆忌这是要进行一番吴国朝中的人事调动,以此来革新吏治,彰显吴国的新气象。

  同时,庆忌更是为了表彰吴国劳苦功高的群臣。

  在这其中,三公九卿都有较大的变动。

  周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吴国有两套不同的“三公”,一套是荣誉性的,一套是实权性的。

  太师季札、太傅老子、太保晏婴,三人的头衔原封不动,但是被庆忌赏赐各良田千亩,金五百,绸缎百匹。

  这是庆忌在奖励三人在文化上,为吴国做出的突出贡献。

  实权性的“三公”,莫过于大司马孙武、御史大夫伍子胥与太宰计然。

  计然仍担任太宰,为百官之首,被奖励金五百,绸缎百匹,封食邑会稽一千户。

  伍子胥改任大司马,被奖励金五百,绸缎百匹,封食邑郢都一千户。

  之前的大司马孙武,则是被庆忌特设出一个等同于三公之官秩的“国尉”留任,与大司马伍子胥共掌军权。

  孙武功勋卓著,已经是位极人臣,无从提拔,所以庆忌又封孙武为“申君”,封于申地,整个申县从此之后,就是孙武的封地,世袭罔替……

  值得一提的是,之前在吴国的诸多功臣当中,享有这一殊荣的,只有太师季札一人。

  季札被庆忌封于州来,婉拒不得,只能答应。

  其余的吴国公卿大夫,并不享有封地,只有食邑,享受一个地方或几百户,几千户的租税而已。

  即便是季札,也不敢要州来作为封地,决定在自己死后,把州来还回去,以避免日后被“清算”……

  随着孙武的离任,御史大夫之位空缺下来,庆忌便以当了十多年治粟内史的范蠡,提拔上来,出任御史大夫。

  对于范蠡,庆忌还是觉得亏欠一些的。

  论功劳,范蠡比起孙武、伍子胥,都相差无几,时常跟在庆忌的身边出谋划策,而且为国家管理财政,政绩斐然。

  要是不给范蠡一个三公之位,实在是说不过去。

  其余公卿大夫,也都各有封赏,或是绸缎,或是良田,或是玉帛,或是增加食邑。

  孙武之所以受封“申君”,是因为庆忌在官职上,对孙武基本上封无可封了。

  孙武的食邑,满打满算已经是五千户,难道还要给他一个食邑万户?

  伍子胥也一样,食邑五千户,再更进一步的话,就能跟孙武一般,受封为世袭罔替的封君领主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j41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